行业资讯

新闻动态

中国旅游报专访华夏风物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学强:打造世界认知中国的名片和符号

发布时间:2020.12.30
分享到:

image.png

△华夏风物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学强

1.赵院长您好,想请您谈谈目前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概念上先明确,我们今天说的“文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很多人把文创产业简单理解成文创衍生品制作。所以我们首先明确这一点:现在中国的文创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蓬勃和迅猛,比如故宫文创持续的创意输出,还有李宁的敦煌走秀带来的新一轮的国潮热议,市场上经常会有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出现,它们对国内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以及海外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都在逐步地提升。

但从一个个的点转向面,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或者说根本性的困局没有解决:就是我们的创新和传统是割裂的,很多的文创都是无源 之水,这导致很多品牌在做的,其实是为设计而设计,为创新而创新。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是,国内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产品义乌造”,我们去很多的旅游景区,买到的纪念品,大多是从义乌批发来的,千篇一律,脱离了一个特定旅游地的独特文化和风情;二是,城市商场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无论我们去到哪个城市,看到的、吃到的、用到的东西,越来越变得相同。同样的,不同城市、景区的文创产品,也都是大量复制的。这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去破解的困局。

2.您刚才提到的文创产业的困局,您对破解之道有什么样的思考?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正在消失的传统,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一直认为,文创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沟通故土情怀和城市生活。

过去我们谈到中国城市化的弊端,是同质化发展,我们叫“千城一面”,在中国城市的历史发阶段展中第一次出现如此高的相似度。历史上的中国城市,有着各自的风情和魅力,其中也产生了不少影响世界的城市,长安、洛阳、汴京、苏杭……它们的影响力,其实是靠输送到世界各地的物品来实现的。比如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正是我们从过去流传下来的什么吃食、服饰、技艺、仪式,它们代代相传,甚至打破异国他乡的文化限制,取得一种世界性的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说,文化自信也是物的自信。

我们的影响力是靠物承载的,影响力的缺失其实就是物的缺失。而文创的作用,正是将传统风物当代化,通过这样的文创之物,来实现一座城市的独立性和生命力,也是重新打造我们的世界影响力。

3.作为华夏风物产业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和本次签署的文创产业研究和传播战略合作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您对未来的项目开展是如何规划的?

目前我们有四个方面的规划:一是,构建文创产业大数据库和评价指数体系,开展民族地区、长征、长城、黄河、大运河、万里茶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领域的文创研发及指数发布,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水平;二是,通过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华夏风物产业研究院的大数据和用户数据,合作进行文创产业消费调查及各种专项调查,为各级文旅主管部门、城市、景区、企业等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三是,建立华夏风物、孑民堂文创宣传推广服务体系,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旅游报全媒体平台、中央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各种论坛等,策划和进行华夏风物、相关项目宣传推广,推进更多文创品牌的扶持、文创项目的落地和文创产品的转化;四是,借助目前已有的平台和机构,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统文化、美学经济、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形成更多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学术性成果。

4.您提到这次战略合作对各级文旅部门、乡村旅游有何促进意义,对于“一县一品”的建设会有带动作用吗?

前期我们以县级为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未来希望和社会各界,共同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从中挖掘县级的核心支柱产业。

未来我们会坚定地推动产业化的道路,将城市的、乡村的传统风物,打造成为高知名度的商品。只有产业化,才能解决“有特产无商品、有文化无产品”的痛点。这才是“一县一品”的核心发展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个“城市礼物”的思路,“城市礼物”就是每个区域的核心风物。只有“文化+特色产品”才是风物。围绕着核心风物开发,未来各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前所未有的振兴发展,我们提出一个未来探索“文化+文创+经济”的新模式。这个模式既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新文创产品,又能带动年轻人的消费力,帮助老字号品牌打造出新爆款,成功转型。

5.如何理解“华夏风物,在生活里”这句话?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创产业研究和传播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谈到传统非遗保护时,有一个观点是:最好的保护是没有保护。我始终相信,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一件传统的风物,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见所用,那么它就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们提出了这样一句口号:“华夏风物,在生活里。”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传统风物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当它们的实用性越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越顽强。

作为我们血脉里的文化记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代码,比如景德镇的陶瓷、南京的云锦、云南的普洱茶……这些传统风物,在当代的影响力是削弱了的,很多甚至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它迫使我们去更多地尝试,借助更多新的技术和平台,将传统的风物重新转化成当代的语言和符号,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承载当代的城市精神;让风物在生活中产生新的使用记忆,这样,华夏风物就会真正永续性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

摘自: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