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光100艺术展是光芒飞出的所在。
【实验场 社会影】展览凝聚了西安美术学院不同学科的十四位学子们的十七件(组)作品,被定义为综合艺术这一称谓显示出其综合、多元与当代的特征。在全球视野下,毋论当下的绘画作品均归为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这一现象,一直提示着我们语言的表述是视觉形式背后的附属,先有角色再有演出,先有形式再有释读。所以,为参加本次展览的各位喝彩,这先声的行动,在曾经喧嚣的钢厂现场,回归为一种宁静的力量。场域中的各种试验方法,是每一位艺术个体作为社会人的阐述,旷达中潜藏着每一个值得驻足的闪光的思考。含光100综合艺术展,是有光芒飞出的所在。
【对话艺术家】对于青年艺术家们来说,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他们以敏锐的感知力,捕捉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与瞬息万变,用色彩、线条和形状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王子康
我认为,如何用艺术的方式更好地发声,是艺术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它不是传统绘画中较多谈论技法层面的问题,而是应该学习不同艺术家在这类主题的多种表达,学习他们对艺术语言的转化方式寻找符合自身表达的合适艺术语言和材料,不应该局限于材料、门类、领域的界限。在观念的生成的前提下寻找材料,从材料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发挥材料在自 身表达形式中的不可替代性。
你认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是被当代年轻人接受的、喜欢的?
现代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化媒体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形态对当代艺术格局、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审美体验、艺术学研究,乃至社会生活、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产生着影响。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为艺术家创作出沉浸式和互动性的作品提供了方式方法,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议题的特殊性,增加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创作出更具深度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作品《为什么不好》是基于《舞姿》的创作前提下对性少数群体的再一次发声。由于传统绘画在表达上的局限性,用身体作为艺术的媒介,直接承载着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观念,身体表达具有直接性,在行为艺术中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自由性。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创作需要运 用身体语言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观众可以通过身体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为什么不好》通过将自己全身汗毛用蜜蜡进行全部脱离的极端行为,创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用这种方式探讨和反思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毛发,作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往往与社会对男性形象的印象息息相关,被赋予了阳刚、力量的象征意义。在《为什么不好》中将其视为一种束缚,一种需要被撕扯、脱离的枷锁,这种痛苦的身体实践,不仅是对自身身体的挑战,更是对社会传统观念的挑战。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打破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同样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展现自己的脆弱。《为什么不好》正是对这种男性刻板印象的批判和反思,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对男性的期待和定义。我觉得是时刻保持勇于探索未知的态度,艺术家应具备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艺术边界的精神,在创作中,敢于尝试新的材料、技术和表现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为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敢于挑战传统,敢于质疑既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不畏惧权威和主流意见的压力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当然社会责任感是艺术家不可或缺的,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回应,应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公众的思考和共鸣。老钢厂作为一个承载着城市历史与工业记忆的地方,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空间特质。我觉得可以在老钢厂的开放空间布置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以增添园区的艺术氛围和互动性。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和论坛,为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等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创作经验、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
李力泓
这件作品创作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呢
开始是因为景区的“到此一游”刻写,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喜欢在这种地方刻写自己的名字,并发现国内外都有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这类刻写里蕴含着人类的存在证明,作为一种“我来过”的证明,这有点像一种集体无意识,毕竟人类最早期的刻写行为也是为了标记存在。这种存在证明实际上也是我内心一直追逐的东西,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执着于去证明自己,但执着于此又真的有什么意义吗?不光是我们会消逝,即便是刻在石头上的痕迹或许也有消逝的一天,又有什么是能真正留存的呢?于是我想将这类刻写作为蕴含存在的一种符号,去表达我对存在的解读。我个人在艺术创作中最看重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验和其作品的贴合性,我觉得这能让人更好的去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可信。我从一月份开始在各地收集拓片,最开始想要把这些拓片组成一句话:“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这句话出自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但做出来之后觉得视觉效果比较单薄,于是决定用影像+拓印的形式,而影像的每一张图片或片段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每一瞬间。
这件作品创作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
主要的创作思路就是将自己平日里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这样一个主题我想会更轻松,同时对我自己更有意义吧。创作最初是来源于闲暇时刻的小幅版画,在持续制作这些画面期间,我可以不断去将我的想象力跳跃化、具象化,将思维跳出日常的框架,所以我以此为基调开始了前半部分56张小幅版画的创作。在后半部分我将生活中重复、麻木的状态象征成规律排列的鸟进行创作,与前半部分进行一种自由和麻木框架的内在对抗,将自己比喻成画面外的第571只鸟,将前后两部分进行连接。郑婷依、莫詠友
这件作品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呢?